以下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说法是正确的()
郑志泽|西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法学、民族法学专业。
作为一名潜心研究、潜心论文的研究生,他在未到中年时就看到了南周余欢案的报道。他的第一反应是“哦”,然后他继续读下去。然而,这起案件在互联网上引起了巨大的浪潮。不知道微信上有多少条推文被这个话题突破10万,微博上有多少相关话题被热搜。昨天,关于桓案的讨论从网上上传到了作者这边。很多朋友(大多没有法律教育背景)在微信群和朋友圈转发“感人泪下”的文章,用自己朴实温暖的情感挥舞正义道德的旗帜,为于欢的清白辩护。
和很多同学针锋相对的交流或者互相欣赏之后,我决定把我对你批评的想法写下来。作为一个“无用”的理论法学研究生,刑法课程已经荒废很久了,所以我不打算讨论案件的关键点,而是写一些业内常见的,在这个案件的讨论中有新的视角的东西。
第一,为什么余欢案应该作为一个法律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来讨论?从道德实证主义的角度来看,它不仅在历史中不断变化,而且在不同领域也有所不同,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价值多元主义。
其实我研究的目的和别人不一样。我研究它是为了推翻它,不是为了推翻它,而是为了知道它为什么有这么高的魔力。它已经流行了几千年,仍然受到每个人的钦佩。我觉得很不可思议。
为什么像我们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不如一个有200多年历史却不到300年的国家发达?发展缓慢真的造成这种情况吗?
我们有信仰,但那是什么样的信仰?你相信什么?本质上是靠文字,靠天地之神,不是阿弥陀佛就是耶稣基督,不是靠自己,不是靠家里的父母,就是靠外面的朋友。
你有画面感吗?这是什么?这也属于传统文化,在我们生活中根深蒂固。你认为传统文化不好吗?嗯,至少它可以在我们不了解法律的时候告诉我们什么是道德,有时候用道德来约束它比用法律更有用。
“假真相,周公谨”,周瑜被气得活蹦乱跳。如果周瑜心胸开阔,不小肚鸡肠,怎么会生气?
最近看了一部电视剧《秦王李世民》。魏徵和刘文静都有一个计划,来自同一个老师,但是他们都是为自己的主子服务的。魏徵豪爽光明磊落,而刘文静冷酷无情,手段不公平光明磊落。他会不惜一切代价来实现他的目标,最后他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诸葛亮和魏徵为人正直,心胸开阔,所以他们在历史上很有名。这一切都源于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
俗话说:“德才兼备;红色和专业;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最重要,道德教育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