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pdf免费在线浏览
1978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即著名的OSI/RM模型,使不同计算机制造商制造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在更大范围内构建计算机网络将计算机网络架构的通信协议从下到上分为7层,分别为物理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传输层(SessionLayer )、表示层)和APP 第4层完成数据传输业务,上面三层提供给用户。
除了标准的OSI层模型外,常见的网络层还有TCP/IP4层协议和TCP/IP5层协议,它们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TCP/IP协议无疑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 如果没有那个,就不能访问网络。 互联网相关操作离不开TCP/IP协议。 无论是OSI层模型还是TCP/IP层5层模型,各层都需要自己的协议,完成相应的工作,与上下2层进行通信。 由于OSI7层模型是网络的标准分层结构,因此以OSI7层模型为例,从下往上进行介绍。
启用、维护和禁用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进程特性。 该层为上层协议传输数据提供了可靠的物理介质。 简单来说,物理层保证原始数据可以通过各种物理介质传输。 请记住物理层中的两个重要设备名称、中继器(也称为放大器)和集线器。
TCP/IP层(4层) :网络接口层、互联网层、传输层、APP应用层。
五层协议(五层)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APP应用层。
物理层:通过媒体传输比特,将机电一体化(bit )数据链路层的确定)比特组装到Frames和点对点传输)网络层)从源到宿的包传输和互联网互联(packet ) 端到端可靠的消息传输和错误恢复) 3360 session Protocol Dataunit PPDU演示层:数据翻译、加密和压缩。
a类地址:从0开始,第一个字节范围为0~127(0.0.012525255 );
公用电话网(PSTN网)和移动网(包括GSM和CDMA网) )均采用线路交换技术,基本特点是采用连接导向方式。 双方通信之前,需要分配固定宽带的通信线路。 在通信中,双方必须占有分配的资源直到通信结束,并在电路的建立和释放中使用相关的信令协议。 该方法的优点是在通信中能够向用户提供足够的带宽,实时性高、延迟小、交换设备的成本低。 但是,也存在信道利用率低的缺点。 一旦建立了电路,无论通信双方是否正在通话,分配的电路都将保持被占用状态。
02020202分组交换仍然采用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但是一条长消息首先被分为几个短分组,然后这些分组(手机地址、目的地址、号码信息)被逐个发送。 如果使用分组交换技术,则在通信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 每个节点首先接收上一个节点发送的包,将其存储在缓存中,然后根据标题中的地址信息选择相应的链接发送到下一个节点。 这样可以在通信时根据用户的需要和网络能力动态分配带宽。 分组交换比线路交换的信道利用率高,但延迟大。 数据包传输引起的问题:排队延迟和标头添加引起的开销。 020202
也就是说,当传输的数据量非常大,传输时间远远长于呼叫时间时,最好采用线路交换。 如果端到端路径由许多链路组成,则使用分组交换传输数据更为合适。 从提高全网络信道利用率的角度看,消息交换和分组交换优于线路交换,其中分组交换比消息交换的时延小,特别适合于计算机之间的突发数据通信。
2 )带宽)网络通信线路的数据传输能力。 也就是说,这是从网络中的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最高数据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