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9)
《行动计划》逐步缓解幼儿教师短缺问题。另一方面,扩大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学前教育专业每年的招生规模将达到3000人以上,幼儿园教职工人数将增加10%至3万人左右。另一方面,着力提高教师素质,本科以上学历的专职幼儿园教师比例提高到80%的各公办幼儿园以高级教师为目标,中高级教师比例为28%。每10所幼儿园培养一个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园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名师、名鉴督。
0-3岁“无人照顾”的婴儿引起越来越多的新父母的不安。但是公益托儿所太少,营利性托儿所太贵,托儿所的资源也面临着挑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一直在探索0-6岁儿童的保育一体化。《行动计划》年,在推进托幼一体化的基础上,各区统一规划,提出解决区域内托幼服务的供给总量、需求结构和质量问题。“有条件的公办幼儿园和新建幼儿园要尽可能多设立幼儿园班级,政府要加大人均经费和对设立幼儿园班级的支持力度。同时,鼓励民办幼儿园建立普惠性幼儿园,扩大集体幼儿园的开园规模。”
同时,《行动计划》提出了提高本市幼儿园整体质量的发展指标。公办幼儿园的比例要从现在的5%提高到10%,公办市属幼儿园的比例要从现在的36%提高到50%。今后三年,将引导符合郊区条件的保育设施达到民办三级幼儿园的标准。同时,鼓励符合条件的郊区民办三级幼儿园申请二级幼儿园。
“幼小”的双向联系。进一步加深幼儿联系要求充分尊重学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严格消除“小学化”的趋势,对学前幼儿进行小学入学适应性教育。四是重视过程评价。上海将修订完善幼儿园等级评价指标,加强过程质量检查,强调对幼儿园一天生活过程的质量评价,优化学前教育质量,使人民群众获得更满意的学前教育服务。五是加强信息化运用。上海将进一步完善“上海市适龄幼儿入园信息登记系统”,绘制本市学前教育数字资源地图,进行大规模探索
数据支持下的保教质量监测评价和科学决策。开展本市幼儿园教职工信息化素养提升专项培训,助推教师从技术应用向信息化教学方向发展。《行动计划》倡导“多元、包容”未来一段时期,上海将始终坚持以公办为主、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格局,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可选择的学前教育服务。同时,《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落实《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加强对婴幼儿身心发展问题的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提高幼儿园教师对有特殊需要幼儿的观察与支持能力。上海将在每个街镇选取1所普通幼儿园设置1个特殊教育点,为各类学龄前残疾幼儿接受早期融合教育创造更多机会。上海还将优化经费投入机制,新增财力进一步向远郊农村地区和农村薄弱区域倾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幼儿实施学前教育资助政策。幼有所育,科学指导至关重要。《行动计划》提出,要提高家庭、社区对学前教育的参与度。建立健全家庭教育的指导机制,宣传推广学前幼儿家庭教育的优质资源和社区资源,每年为常住人口适龄幼儿家庭提供6次以上公益免费的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云实习编辑:顾霖昀)
上海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公布
央广网上海8月30日消息(记者吴善阳唐奇云)近日,上海市教委、市委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规划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农业农村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房屋管理局等12部门联合印发了《上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简称《行动计划》),自2019年9月1日起实施。相关文件也是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据悉,《行动计划》立足于上海实际,从对标国家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体现上海特色三个方面,提出建成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多元包容的学前教育的总目标。
幼儿园位处城郊,尚属校中园,亟待形成具有独立法人、独立编制、独立举办、独立园舍的四独立幼儿园。
幼儿园、渔亭幼儿园校舍与活动空间较小。
我县民办学前教育有一定基础,但布点不合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办园(班)规模小、办园(班)条件简陋,保教水平较低。民办幼儿园的准入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举办者的办学行为亟待加以规范,各相关部门的职责需进一步明确。
坚持公办民办共同发展。按照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原则,坚持政府投入、集体经济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家长交费,合理分担教育成本,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形成公办、民办幼儿园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